下载APP
关闭
讲堂
算法训练营
前端训练营
客户端下载
兑换中心
企业版
渠道合作
推荐作者

03 | 汇编:编程语言的诞生

2019-04-23 许式伟
许式伟的架构课
进入课程

讲述:姚迪迈

时长08:56大小8.19M

你好,我是七牛云许式伟。

在上一篇文章中,我们一起解剖了架构大厦的地基:冯·诺依曼体系。接下来,我们就开始沿着这座大厦攀登,一起来聊聊编程语言。

对于现代计算机来说,虽然 CPU 指令是一个很有限的指令集,但是 CPU 执行的指令序列(或者叫“程序”)并不是固定的,它依赖于保存在存储中的数据,由软件工程师(或者叫“程序员”)编写的软件决定。

从上一篇文章中,我们可以知道,计算机的程序可能被保存在计算机主板的 ROM 上(这段程序也叫计算机的启动程序),也可能被保存在外置的存储设备(比如硬盘)上,并在合适的时机加载执行。

程序称得上是计算机的灵魂。指令序列的可能性是无穷的,程序的可能性就是无穷的。今天计算机创造的世界如此多姿多彩,正是得益于程序无穷的可能性。

那么,软件工程师是怎么编写程序的?

编程的史前时代

在第一门面向程序员的编程语言出现前,人们只能通过理解 CPU 指令的二进制表示,将程序以二进制数据方式刻录到存储(比如 ROM 或硬盘)上。

这个时期的编程无疑是痛苦的,效率是极其低下的:且不说我们怎么去修改和迭代我们的程序,光将我们的想法表达出来就极其困难。

我们首先要把表达的执行指令翻译成二进制的比特数据,然后再把这些数据刻录到存储上。

这个时候软件和硬件的边界还非常模糊,并不存在所谓软件工程师(或者叫“程序员”)这样的职业。写程序也并不是一个纯软件的行为,把程序刻录到存储上往往还涉及了硬件的电气操作。

为了解决编程效率的问题,汇编语言(和解释它的编译器)诞生了。汇编语言的编译器将汇编语言写的程序编译成为 CPU 指令序列,并将其保存到外置的存储设备(比如硬盘)上。

汇编语言非常接近计算机的 CPU 指令,一条汇编指令基本上和 CPU 指令一一对应。

与机器对话

汇编语言的出现,让写程序(编程)成为一个纯软件行为(出现“程序员”这个分工的标志),人们可以反复修改程序,然后通过汇编编译器将其翻译成机器语言,并写入到外置的存储设备(比如硬盘)。并且,程序员可以按需执行该程序。

在表达能力上,汇编语言主要做了如下效率优化。

  • 用文本符号(symbol)表达机器指令,例如 add 表示加法运算,而不用记忆对应的 CPU 指令的二进制表示。

  • 用文本符号(symbol)表达要操作的内存地址,并支持内存地址的自动分配。比如我们在程序中使用了“Hello” 这样一段文本,那么汇编编译器将为程序开辟一段静态存储区(通常我们叫“数据段”)来存放这段文本,并用一个文本符号(也就是“变量名 -variable”)指向它。用变量名去表达一段内存数据,这样我们就不用去关注内存的物理地址,而把精力放在程序的逻辑表达上。

  • 用文本符号(symbol)表达要调用的函数(function,也叫“过程 -procedure”)地址。对 CPU 指令来说,函数只有地址没有名字。但从编程的角度,函数是机器指令的扩展,和机器指令需要用文本符号来助记一样,函数的名称也需要用文本符号来助记。

  • 用文本符号(symbol)表达要跳转的目标地址。高级语言里面,流程控制的语法有很多,比如 goto、if … else、for、while、until 等等。但是从汇编角度来说,只有两种基本的跳转指令:无条件跳转(jmp)和条件跳转 (je、jne)。同样,跳转的目标地址用文本符号(也就是“标签 -label”)有助于程序逻辑的表达,而不是让人把精力放在具体的指令跳转地址上。

总结来说,汇编从指令能力上来说,和机器指令并无二致,它只不过把人们从物理硬件地址中解脱出来,以便专注于程序逻辑的表达。

但是,这一步所解放的生产力是惊人的,毕竟如果有选择的话,没有人会愿意用 0101 这样的东西来表达自己的思想。

可自我迭代的计算机

从探究历史的角度,你可能会期望了解最真实的历史发展过程。比如:怎么产生了现代计算机(以键盘作为输入,显示器作为输出)?怎么产生了汇编语言?怎么产生了操作系统?

不过,本专栏是以架构设计为目的,我们目的并不是还原最真实的历史。架构的意义在于创造。我们甚至可以设想一个有趣的场景:假设今天我们的信息科技的一切尚不存在,那么从架构设计角度,我们从工程上来说,如何更高效地完成从 0 到 1 的信息科技的构建?

最早的输入输出设备并不是键盘和显示器,而是打孔卡和打印机。用打孔卡来作为机器指令的输入,早在 18 世纪初就被用在织布机上了。早期的数字计算机就是用打孔卡来表达程序指令和输入的数据。

下图是 IBM 制造的打孔卡:

我们可以想象一下,第一台以键盘 + 显示器为标准输入输出的现代计算机出现后,一个最小功能集的计算机主板的 ROM 上,应该刻上什么样的启动程序?换句话说,这个现代计算机具备的最基本功能是什么?

从高效的角度(不代表真实的历史,真实历史可能经历过很多曲折的发展过程),我想,它最好具备下面的这些能力。

  • 键盘和显示器的驱动程序。
  • 当时最主流的外置存储设备(不一定是现代的硬盘)的驱动程序。
  • 一个汇编程序编辑器。可从存储中读取汇编程序代码,修改并保存到存储中。
  • 一个汇编编译器。可将汇编程序代码编译成机器代码程序,并保存到存储中。
  • 可以执行一段保存在外置存储设备中的机器代码程序。

本质上,我们是要实现一个最小化的计算能力可自我迭代的计算机。

这个时期还没有操作系统(当然,把 ROM 上的启动程序 BIOS 看做一种最小化的操作系统,我觉得也可以,但毕竟不是现实中我们说的操作系统)。

汇编语言的出现要早于操作系统。操作系统的核心目标是软件治理,只有在计算机需要管理很多的任务时,才需要有操作系统。

所以,在没有操作系统之前,BIOS 包含的内容很可能是下面这样的:

  • 外置存储设备的驱动程序;
  • 基础外部设备的驱动程序,比如键盘、显示器;
  • 汇编语言的编辑器、编译器;
  • 把程序的源代码写入磁盘,从磁盘读入的能力。

最早期的计算机毫无疑问是单任务的,计算的职能也多于存储的职能。每次做完任务,计算机的状态重新归零(回到初始状态)都没有关系。

但是,有了上面这样一个 BIOS 程序后,计算机就开始发展起它存储的能力:程序的源代码可以进行迭代演进了。

这一步非常非常重要。计算机的存储能力的重要性如同人类发明了纸。纸让人类存储了知识,一代代传递下去并不断演进,不断发扬光大。

而同样有了存储能力的计算机,我们的软件程序就会不断被传承,不断演进发扬光大,并最终演进出今天越来越多姿多彩的信息科技的世界。

结语

今天我们一起回到了编程的史前时代,共同回溯了编程语言诞生的历史。

为了不再用“0101”表达自己的思想,人们创造了汇编语言,这一步让编程成为一个纯软件行为,程序员这一个分工也由此诞生。

为了进一步支持程序员这个职业,我们设计了 MVP 版(最小化可行产品)的可自我迭代的计算机。有了这个计算机,我们就可以不断演进,并最终演进出今天越来越多姿多彩的信息科技的世界。

架构上的思考题

在上一篇文章中,我们谈架构思维时提到,我们在需求分析时,要区分需求的变化点和稳定点。稳定点往往是系统的核心能力,而变化点则需要对应地去考虑扩展性上的设计。

今天,我们假设要实现一个最小化的计算能力可自我迭代的计算机,需求如上所述。

那么,它的变化点和稳定点分别是什么?为此,你会怎么设计出哪些子系统,每个子系统的规格是什么?扩展性上有哪些考虑?

欢迎把你的想法告诉我,我们一起讨论。感谢你的收听,再见。

© 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。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,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上一篇
02 | 大厦基石:无生有,有生万物
下一篇
04 | 编程语言的进化
 写留言

精选留言(69)

  • 公号-代码...
    2019-04-23
    41
    稳定点: 指令执行能力,数据存储能力,程序编辑能力,程序编译能力
    变化点:不同CPU的指令集,不同外设设备,不同的编辑器,不同程序的语法特性
    子系统:计算执行子系统,IO子系统,编辑子系统,编译子系统
    可扩展性:考虑微内核+插件的架构模式
    展开
  • 晓凉
    2019-04-24
    21
    系统要与外部世界交互,就应该有输入和输出的能力(黑洞是否只有输入没有输出);作为人造系统,主要的交互对象是人,所以针对人类的输入输出能力就更重要,显示器和键盘就是这个角色;存储和计算能力是系统智能的核心,决定了系统如何用输入输出与外部世界交互;系统需要有演化能力,初期只能人类帮助演化(编程语言、编辑器、编译器),足够智能后才能自我演化。
    展开

    作者回复: 总结很赞

  • 叶建盟(Ja...
    2019-04-25
    11
    我要做一个最小机器人系统,需要考虑需求的变化点和稳定点。 该怎么考虑呢?

    作者回复: 挺典型的问题。这个问法是一种典型的需求陈述误区。描述需求需要有几个典型的要素:1、用户,面向什么人群;2、他们有什么要解决的问题;3、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系统。只有满足这几个要素的需求才能进一步讨论变化点和稳定点。最小机器人可能符合上面的3,但是用户人群和要解决的问题没有描述,也就无法进一步去思考到底哪些因素是稳定的,哪些是易变的。

  • 姜戈
    2019-04-23
    10
    稳定点在于:计算能力;变化点在于各种输入输出方式(设备)
    展开
  • Jay
    2019-04-23
    5
    自己的见解:
    稳定点:
    1.计算能力 cpu
    2.存储能力 将数据写入已分配的位置
    3.寻址能力 从硬盘和内存中找到变量指向的位置

    变化点:
    1.不同的I/O设备:显示器,键盘,鼠标,硬盘,内存条等
    2.cpu核数: 单核,2核,4核?
    3.存储空间:硬盘大小,内存大小

    对于变化点需要有统一的硬件层的接口规范和软件层的接口协议
    展开
  • 思维
    2019-04-23
    4
    首先是一台计算机,所以包括了上一讲中计算机的稳定点和变化点。2可自我迭代,代码要可编辑,代码要可以存储起来,代码要方便开发人员阅读。要完成这几点 就需要设计编辑器 编译器。代码的命令要和机器指令对应。
    展开
  • 糖果屋
    2019-04-23
    3
    1:需求
    稳定点:计算能力,存储能力,输入输出能力
    变化点:计算设备+指令集,存储设备+驱动;输入输出设备+驱动

    2:子系统:计算子系统, 存储操作子系统,I/O子系统
    计算子系统:对计算接口抽象统一,但是具体的硬件可扩展;指令集可扩展;计算的具体实现方式可扩展
    存储系统:对存储操作接口抽象统一,具体存储设备和驱动可扩展
    I/O子系统:对I/O操作接口抽象统一,具体输入输出设备和驱动可扩展
    展开
  • yason
    2019-04-23
    3
    最小化的计算能力可自我迭代的计算机。


    首先需要明确一些概念。最小化指具备 CPU、鼠标和键盘的现代计算机,计算能力描述的是指令序列,可自我迭代:指指令序列可修改,进一步推导就是要指令序列要可存储、可编辑。

    现在可以进行分析了,计算能力是上节描述过的计算机天生具有的能力,那么剩余最小化和可自我迭代,要实现可存储还需要磁盘,自动存储还要有磁盘驱动程序,可编辑要有编辑器软件,要控制鼠标键盘实现输入输出要有鼠标键盘驱动,这些驱动程序和编辑器也需要进行存储,而且要存储在确定的地址,以便计算机开机就能拿到。

    综上描述,实际上不变的是存储、编辑器和鼠标键盘磁盘的驱动程序和这些程序存储的位置,变化的是用户输入的指令序列和位置,因为用户的输入的内容可以由计算机来指定位置自动存储。

    这样一个最小 MVP 可自我迭代计算机的工作大概是这样的: 用户开机,计算机自动从指定磁盘的制定位置读取编辑器、鼠标键盘等驱动,接着打开编辑器,等待用户输入内容,用户输入完成计算机就自动保存到磁盘的某个位置,并记录下这个位置,下次重启就可以从这个恢复用户的内容了。
    展开
  • hao
    2019-05-06
    2
    存储让数据跨越时间,(今天存储明天读取)传输让数据跨越空间,计算让数据改变形式。时空一体,那么存储和传输可能也是统一的

    作者回复: 👍

  • 宁静致远
    2019-04-25
    2
    许老师,自己现在已经工作快三年了,想往架构师这个方向走,但现在自己有些迷茫,接触到的技术也算挺多了,但不知道该如何入手架构师,之前您也提到过先广度然后深度,但我想问达到什么算广度够了,怎么进行深度学习
    展开

    作者回复: 架构师核心是把知识串起来,构建一个完整的认知,不留疑惑。大部分知识是不需要深入细节的,只在你需要的时候深入,但深入的时候要很深

  • JackJin
    2019-04-23
    2
    大佬,以前并没有架构方面的经验,以至于看您的文章,没有感觉了,就光看了一遍,脑子里没有引发共鸣,作为业界大佬的您,有什么好的指导与建议吗?
    展开

    作者回复: 根据文章的脉络,看看能不能串起来,加深了对这个信息世界如何构建的理解,如果没有,欢迎把问题抛出来讨论

  • 2019-04-29
    1
    汇编语言是机器思维与人思维桥梁。
    存储让复杂任务成了可能,让机器经验像知识一样传承下去。

    作者回复: 挺好的总结

  • 若飞
    2019-04-27
    1
    对 CPU 指令来说,函数只有地址没有名字。请问老师,这句话怎么理解??
    展开

    作者回复: cpu调用函数的指令是“call 函数地址”,而不是“call 函数名”。对cpu而言,函数没有函数名,这是高级语言为了逻辑表达方便而加的

  • ljf10000
    2019-04-24
    1
    计算机能运行起来就是一个奇迹,本质上是一个个硬件组件单元之间的约定创造的奇迹,软件越做越大越复杂也是靠这个约定奇迹。
  • Aaron Che...
    2019-04-23
    1
    打卡 03 坚持fighting
    展开
  • CoderLim
    2019-04-23
    1
    首先需要明确 mvp 的组成部分,根据这节课的内容,

    mvp 组成部分应该是cpu、磁盘、内存、bios、汇编编译器、外设暂不考虑;

    稳定点都知道是计算能力cpu,那么汇编编译器也应该是稳定点,因为汇编指令与cpu是强关联的;bios是基本的输入输出管理模块,所以这个也应该是稳定的。变化点很明显就是除了稳定点都是可变化的。

    子系统应该包括,磁盘管理系统,内存管理系统,汇编编辑系统,汇编编译系统
    展开
  • 刘晓林
    2019-04-23
    1
    MVP版的可自我迭代计算机,编辑器和汇编器好像可以不用,因为有了存储驱动,编辑器和编译器可以放在存储介质中了,并且可以迭代变化。
    稳定点:计算能力,存储(cpu与存储介质交互)能力,输入(键盘)能力,输出(显示器)能力,汇编语言(或者说汇编理论)。
    变化点:汇编代码的具体内容,外置设备的具体类型
    展开
  • My Cathe...
    2019-06-03
    计算能力可迭代的计算机,需求应该是计算,就是执行一个有输入的函数,得到输出。那么稳定能力要有cpu的执行计算,读取外部输出输出设备,读取外部存储的能力。
      为了不断迭代,那么就需要计算机有更多记忆的积累,记录或删除中间变量,记录或修改基本函数,这些都需要存储在外部存储设备,计算机还需要在开机后知道这些数据(函数和数据)放在哪些位置,这些存放位置不太能放在cpu内部存储中,这里的能力可以变化迭代。
    展开
  • 学习
    2019-05-22
    根据冯诺依曼体系原理,必然推导出计算机最基本的功能是:
    1.驱动输入输出设备,达到可用达态。
    2.驱动存储设备,达到可用状态。
    3.编排待计算任务并保存。
    4.翻译成机器码并保存。
    5.调入机器码,执行计算任务。
    展开
  • L
    2019-05-19
    稳定点:计算能力,输入输出
    变化点:计算逻辑及需要的数据(包括文本,键盘,鼠标,硬盘等)
收藏